台灣古早味香草的現代妙用:艾草、薄荷、七葉膽的生活智慧


在快速變遷的現代社會中,越來越多台灣人重新回頭關注老祖先流傳下來的草本智慧。在這片亞熱帶土地上,孕育出許多天然、實用又極具地方特色的香草植物。它們不只存在于廟口祭祀、阿嬤的藥罐子裡,更默默地守護著我們的生活與健康。

今天就來介紹三種台灣常見的傳統香草:艾草、薄荷、七葉膽。這些從小耳熟能詳的植物,其實蘊藏了許多你不知道的用途與保健妙招。

一、艾草:驅邪、驅蚊、還能泡澡保健康

‧ 民俗應用

每年端午節,許多家庭門口會掛起一把艾草與菖蒲,據說可以「避邪驅毒」。在台灣傳統信仰中,艾草屬陽氣之草,能壓制陰寒之氣,成為保平安的天然符號。

‧ 驅蚊好幫手

艾草散發的香氣對蚊蟲具有天然驅避效果,可將曬乾的艾草搓成捆點燃(如線香使用),或製成乾燥香包、掛在窗邊或床頭,驅蚊又安心無毒。

‧ 泡澡舒緩、暖宮調氣

艾草泡澡是許多長輩傳授的「養生祕訣」。可舒緩寒濕、緩解肌肉緊繃,特別適合女性經期前後使用。方法是將新鮮或乾燥艾草煮水約15分鐘,加入洗澡水中使用。

‧ 注意事項

艾草雖好,但懷孕期間或皮膚敏感者須謹慎使用。建議先少量測試是否過敏。

二、薄荷:清涼醒腦、天然止癢、也能入菜好開胃

‧ 清涼提神的天然香草

薄荷在台灣各地易于栽種,葉片帶有強烈香氣與涼感,是夏日最佳的「清爽植物」。

將幾片薄荷葉放入冷水或茶飲中,瞬間提神降火。

‧ 外用止癢、舒緩蚊蟲咬傷

把新鮮薄荷葉搗碎,敷在蚊子咬的紅腫部位,能暫時緩解癢感與刺痛。自製薄荷精油或噴霧,也是市售止癢劑的天然替代方案。

‧ 入菜調味,開胃又解膩

薄荷常見于越南、泰式料理,其實台灣傳統家常菜也會用薄荷提味。可拌入涼拌菜、加入魚湯,或與醋調和做為開胃蘸醬。

‧ 保健功能

中醫認為薄荷具「疏風解表、清熱解毒」之效,對口乾舌燥、輕微喉嚨痛有舒緩作用。不過,過量食用可能刺激胃部,建議適量即可。

三、七葉膽:養肝清熱、苦中帶甘的青草茶主角

‧ 台灣青草文化的重要角色

七葉膽又名「七葉膽草」、「山苦茶」,常見于青草店與傳統草本茶飲中,是台灣人對抗「火氣大」的必備植物之一。

‧ 清肝排毒、降火消暑

七葉膽性味苦涼,具有清熱解毒、保肝護肝的功效。對常熬夜、應酬多、飲食油膩的人來說,是天然的養肝幫手。多用于煮青草茶、苦茶、消暑飲。

‧ 泡茶代水喝

新鮮或曬乾的七葉膽可直接泡水代茶,每日一小杯即可。若怕太苦,可與甘草、薄荷、菊花等一起煮,有助改善口感。

‧ 食療搭配

七葉膽也可入菜,搭配排骨煮湯,有去火補氣的作用。不過因為性寒,脾胃虛弱或體質偏寒者須酌量使用。

香草不只是香,還是一種生活智慧

在傳統的台灣家庭裡,香草植物不只是香,更是「懂生活」的一種表現。從艾草的驅邪避煞,到薄荷的清新降火,再到七葉膽的深層排毒,這些植物不僅陪伴我們長大,也默默守護著一家人的健康。

在現代生活講求便利與效率的同時,不妨重新認識這些熟悉的傳統香草,用更簡單、自然的方式,讓日常多一分療癒與安心。

或許你會發現,這些「老派植物」,其實很時髦。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