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開除濕機也能乾爽過梅雨季:6 個天然除濕妙招


居家防潮,不靠電力也能有感改善

台灣的梅雨季和夏季高濕度常讓人頭痛:地板黏答答、衣服曬不乾、牆角發霉、被子悶濕……你是不是也曾經在半夜被黏膩空氣煩到睡不好?

雖然除濕機很好用,但不見得每個空間都適合長時間開機,而且電費也不可小覷。其實,透過一些生活小技巧與天然方法,不靠機器也能有效除濕,讓家裡不再濕答答。

這就分享 6 個實用、環保又省錢的天然除濕法,讓你用最簡單的方式,迎戰潮濕天氣!

1. 利用報紙吸濕+防霉,衣櫃不再悶臭

舊報紙別急著丟,這是最天然的除濕神器。

做法:

將報紙揉成一團塞進衣櫃角落、鞋盒、抽屜內

若空間夠,可鋪一層于抽屜底部或衣物層間

每 3~5 天更換一次,保持吸濕效能

好處:報紙不僅吸濕,墨水中還含有天然防蟲成分,可預防霉味與蟲蛀,尤其適合放在換季衣物與被褥中。

2. 放一碗鹽在房間角落,最天然的吸濕劑

食鹽具備吸濕性,用來對付濕氣超有感。

做法:

拿一個寬口碗,倒入粗鹽或巖鹽

可加入幾滴精油,兼具除濕與芳香效果

每週觀察是否結塊,結塊後更換

提醒:鹽會吸水凝固,不要直接放在木櫃表面,建議墊一層吸水紙或放入玻璃杯中。

3. 咖啡渣乾燥後重用,除濕又除臭

喝完的咖啡渣其實是一種居家萬用素材。

做法:

咖啡渣曬乾後,裝入棉布袋或小紙杯

放入鞋櫃、浴室、冰箱角落

可同時吸濕、吸味道、抑制霉菌

加分妙招:加幾滴茶樹或薰衣草精油,效果更佳還能驅蟲。

4. 利用竹炭包吸濕去味,可重復使用最環保

竹炭具備強大孔隙結構,能有效吸附濕氣與異味。

做法:

在五金行或網路購買天然竹炭包(非化學除濕包)

放于廚房、鞋櫃、床底、衣櫥等悶濕區

每月拿出來曬太陽 3–4 小時,可重復使用 6 個月以上

特別推薦:放一包在車內,梅雨季也能避免車窗起霧、皮椅發霉。

5. 自製「香草乾燥包」兼具美觀與機能

喜歡自然香氣的你,不妨試試用香草與天然素材組成「除濕+芳香包」。

材料:

乾燥艾草、薰衣草、薄荷葉、迷迭香(可自選搭配)

加入小蘇打粉(有吸味功效)

裝入棉布袋或舊襪子綁起來即可使用

適合放置地點:書櫃、廁所、衣櫃門內、小儲物箱,既有香氣又可除濕。

6. 晚上開窗,白天關窗+拉窗簾,善用自然通風

梅雨季最忌諱白天開窗「吸濕」,但晚上若能善用通風反而有助于室內除濕。

操作建議:

清晨與夜晚外濕度較低,可短時間開窗加強空氣流通

白天濕氣高時緊閉門窗+拉上遮光窗簾,避免濕熱進屋

開冷氣除濕功能前,務必先關窗,否則會白費電力

小提醒:經常開門關窗的廚房、浴室、陽台出入口,特別容易「吸水」,記得鋪墊或加強通風。

除濕不靠機器,是一種懂生活的智慧

與其依賴昂貴的電器設備,不如從空間細節中動手改造,用最自然、最低成本的方式,讓家中維持乾爽。

別小看這些小動作,它們不只除濕,更代表一種生活態度:用心對待空間、理解自然節氣、也照顧自己的身體與情緒。

從今天開始,不用除濕機,你也能讓家裡乾乾爽爽,過上不黏膩、不發霉的好日子!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