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回家,是因為家讓人安心:5 招打造舒壓系居家空間


小改變、大感受,讓你的空間成為最溫柔的避風港

你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感覺——加班一整天,拖著疲憊身體回到家,只想立刻丟包包、躺平;卻發現客廳亂糟糟、衣服堆滿沙發,空氣悶熱、桌上還有沒洗的杯子,一瞬間情緒更煩躁?

其實,我們的居家環境,會直接影響心情與壓力感。家,不只是遮風避雨的地方,更是情緒恢復、重整自我、安心放鬆的「能量回充站」。打造一個讓人想回家的空間,並不需要大裝修,只需要幾個關鍵的小改造。

以下 5 個妙招,讓你用最簡單的方法,重拾對家的喜愛與依賴。

一、入口處清爽,是放鬆的第一步

回家的第一眼,不應該是堆滿紙箱與雜物的玄關。

妙招 1:打造簡潔「玄關儀式區」

放一張小椅子或穿鞋凳,方便脫鞋,也讓空間更有儀式感。

準備一個托盤或收納籃,放鑰匙、口罩、零錢、名片等隨身小物,不再丟得到處都是。

可加一株綠植或香氛小物,建立「回家=放鬆」的心理暗示。

小提醒:地墊、拖鞋也記得定期清洗與更換,保持乾淨整潔。

二、視覺減壓感:減少堆積,提升空氣與光線流動

空間的亂,不只會擠壓身體,也會擠壓你的呼吸。

妙招 2:一個空間、一個主角法則

每個區域只留一兩件主視覺物品(如:沙發上只擺 2 個抱枕+一張薄毯),其餘多餘裝飾收納起來。

清除地面上的「低頻雜物」如紙袋、紙箱、沒拆的包裹,避免視覺混亂。

適度留白,讓自然光與空氣可以流通,創造空間的呼吸感。

工具建議:可使用封閉式收納箱、抽屜隔板、簡約風格傢俱幫助減量與整齊。

三、柔光與香氣:給身體與心靈一場溫柔擁抱

人不只是用眼睛生活,還用嗅覺與觸覺「感受」空間。

妙招 3:運用燈光+香氣建立放鬆情境

使用黃光、暖白光的桌燈或落地燈,取代刺眼的冷白光頂燈。

每天睡前 30 分鐘只開一盞小燈,是進入放鬆模式的開關。

精油擴香、乾燥花香包或香氛蠟燭能調節情緒,也讓空間更有個性。

推薦香氣搭配:

睡前:薰衣草、雪松

提神:柑橘、迷迭香

緩壓:檀香、佛手柑

四、臥室只做兩件事:睡覺與愛自己

把手機帶進床上、電腦放在床邊,是讓你睡不好也心煩的元兇。

妙招 4:臥室「功能專一化」

拿走不必要的裝飾與設備,例如床邊電視、成堆書本、工作文件。

為自己挑選一套舒服的床單、靠枕,建立睡眠專屬的舒適區。

實施「臥室禁手機區」,或設專屬充電區,強迫自己睡前放下電子產品。

心理小訣竅:你越將臥室當作療癒空間,它就越能回饋你更深層的休息感。

五、打造 5 分鐘療癒角落:屬于自己的靜心基地

就算家中不大,也要有一個能讓你坐下來喘口氣的角落。

妙招 5:設計「我自己的小角落」

可在窗邊、書架前、床邊角落,放一張單椅+毯子+閱讀燈+一兩本喜歡的書。

每天留 5 分鐘靜坐、閱讀、寫日記、塗鴉,讓情緒歸零。

放上一株療癒小植栽(如虎尾蘭、薰衣草盆栽),或收藏喜歡的小物。

這個角落不需要豪華,但要誠實反映你的喜好,讓你重新連結內在。

整理空間,其實就是整理心情

我們總說想休息、想放鬆,卻常常把家變成另一個壓力來源。其實,你不是缺時間或金錢裝潢,而是缺少對「空間與情緒關係」的覺察。

透過這 5 個簡單的居家舒壓整理術,不僅讓空間變得清爽明亮,更能讓你回家後心情沉澱、睡得更好,連隔天上班都比較不暴躁。

從今天起,練習讓家變得讓人想回來——那不只是生活品味,更是一種溫柔對待自己的方式。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