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頂那座茄子田》
第一章:回到南投的夏天
「阿翔,暑假你去外婆家住幾週,順便幫你阿公照看田裡的茄子。」
台北的高樓與冷氣讓人窒息。媽媽說這是回歸自然,阿翔卻只覺得被流放。
一踏進南投中寮,山風吹拂、雞叫狗吠,阿翔皺眉。
「都市孩子,走,帶你看茄子怎麼長大的。」阿公拿起斗笠笑著。
田裡,綠葉叢中隱隱探出一顆顆紫色果實。阿翔低頭仔細觀察。
「阿公,茄子怎麼這麼亮?」
「嘿,那是有秘訣的。每天太陽出來前澆水,葉面濕潤才能保濕,再來是『遮陽剪枝法』,保留適當葉片遮陽,果實就不會曬傷。」
「那不就像幫它們打陽傘?」
「哈哈,有靈性,阿翔,你有農夫魂喔!」
阿翔第一次感覺,這田不只是泥巴,是個有生命的世界。
第二章:從一顆種子開始
「今天我們來播種,你阿公最厲害的就是『自育種』。」
阿公拿出一顆曬乾的老茄子,切開,裡面滿是種子。
「要選沉下去的種子,才有活力。」他把種子泡進水裡。
「咦?不是種了就好?」
「不行不行,要『泡種催芽』,水中加點木醋液,一晚之後放在濕紙巾上催芽,等白芽冒出來才能下盆。這樣發芽率高,不會白忙一場。」
阿翔跟著做,眼神逐漸專注。
幾天後,一片小綠芽冒出泥土。
「阿公,牠們活了耶!」阿翔開心得跳起來。
「嗯,種地的人最感動的時候就是看到發芽。
」
阿公把一塊小黑板掛在田邊,寫著:
【黃阿福有機茄子育苗法】
1.種子用木醋水浸泡8小時
2.催芽用濕紙巾+保鮮膜保溫
3.芽長0.5公分移到育苗土
4.日照早上4小時,下午遮蔭
5.每週澆一次「牛奶菌液」
「這塊小黑板,以後傳給你。」
第三章:颱風夜裡的守護
八月初,氣象局預報強颱「璨嵐」直撲中台灣。
「這陣子最怕颱風,不只風,還有『雨根病』。」
阿翔點頭,「我記得,是根部悶太久會爛掉對吧?」
「正解!來,教你『斜支撐與排水溝法』。」
阿公在每株茄子旁插下斜竹竿,用麻繩固定主幹,再用鋤頭挖出一條條斜斜的排水小溝。
「水會流掉,根不泡水,果實才保得住。」
風雨交加那晚,阿翔被驚醒。他衝出門看到阿公穿著雨衣、背著噴霧器。
「我要噴『益生菌防病液』,颱風後濕氣重,易有炭疽病。」
阿翔搶過噴霧器:「我來幫你。」
從那一刻起,他不再只是都市來的孫子,而是這座茄子田的共同守護者。
第四章:紫色的光榮
颱風後,村裡不少人損失慘重。但阿公的田卻是村裡唯一還能採收的。
原因無他——他熟練的「高畦、疏水、防風、剪枝」技巧成了最佳防災模范。
「我們把這些茄子拿去參加茄子節!」阿公開心說。
阿翔幫忙分級、擦拭、裝籃。
「果實超過20公分就分A級,亮皮、無疤痕,才能進競賽。」
茄子節那天,台中來的評審團仔細檢查。
「黃先生的茄子果型飽滿,沒有病斑,應該是施用了有機木霉菌與蛋殼鈣液吧?」
阿公笑說:「這是我們家祕方,蛋殼洗淨曬乾磨粉,加醋一泡,鈣就出來了。植物不缺鈣,就不會裂果。
」
評審點頭稱讚。
最後頒獎時,主持人宣布:「2025年最佳茄子獎——黃福德!」
台下掌聲雷動。阿翔高舉獎牌,驕傲地喊:「這是我跟阿公一起種的!」
第五章:土裡長出未來
暑假結束前一晚,阿翔捧著一小袋田土,裝進台北要帶回家的行李中。
「我要在陽台種一盆茄子。」
「都市也能種,只是你要記得三件事:控水、剪枝、補菌。」
幾個月後,他的陽台茄子也開了紫花。
他用手機傳訊息給阿公:「開花了,我該怎麼做?」
阿公秒回:「花開後,點一下花蕊幫它授粉,果會結得穩!」
茄子結出來的那天,他在日記寫道:
「我終于理解,種田不只是技巧,是一種陪伴生命成長的修行。我跟阿公的感情,就藏在這每一寸泥土裡。」
那年冬天,阿翔報名了校內的「都市陽台菜園比賽」,得了第二名。他站在台上發表時說:
「我來自一座山上的茄子田,那裡教會我,生活就像種茄子——不能心急,要耐心修剪,才會開出最好的一朵花。」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