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台也能變迷你農場:懶人種菜術大公開


你知道嗎?不用農地、不必經驗,也不必早起澆水,在自家陽台就能種出一籃新鮮蔬菜。

這幾年,「陽台種菜」成為越來越多台灣家庭的生活新樂趣,尤其是都市裡的年輕人、上班族、小家庭,紛紛在水泥叢林裡開出綠色的一角。不僅省錢、療癒,還能吃得安心。

不過說到種菜,很多人會退一步:「我連仙人掌都會種死欸⋯⋯」其實只要掌握幾個關鍵小撇步,連完全沒有園藝經驗的人,也能順利收成!現在就一起來看看有哪些超簡單、零壓力的懶人種菜法吧。

選對蔬菜,比努力更重要

不是所有蔬菜都適合陽台種植,特別是台灣潮濕炎熱的氣候環境下,「從容易成功的開始」才會讓你不容易半途而廢。

以下幾種是新手最推薦的「入門級蔬菜」:

地瓜葉:超耐熱又生長快,剪一節插水就能長出根系。

空心菜:只要給水和陽光,幾乎每週都能採收。

九層塔:香氣濃郁又好照顧,摘了還會一直長。

小白菜、青江菜:種子撒下去兩週就能見成果。

蔥:超級懶人必備,用買來的蔥白插土裡就會長。

妙招小提醒:不要一開始就挑太難的像番茄或苦瓜,容易失敗打擊信心。

容器不用買,家裡就有

其實你不一定要買花盆才能種菜,家裡的回收寶特瓶、豆漿瓶、泡麵碗都能派上用場。

寶特瓶種蔥:把瓶身剪一半,底部打幾個洞,加土,加水,插進蔥白,三天就冒綠頭。

豆漿罐種地瓜葉:剪開罐子,加點水,[插·入]地瓜葉莖部,放陽台三天就發根。

泡麵碗種小白菜:裝土、撒種、噴水,見光,一週冒芽。

只要容器底部能排水,不管是鍋子、塑膠籃、保麗龍箱都行。環保又不花錢,爸媽看了都點頭。

澆水訣竅:不在勤,而在「懂」

很多人以為種菜就是天天澆水,其實澆太多反而容易爛根。重點不是澆得多,而是澆得對時間、看得懂土壤。

清晨或傍晚澆水最好,避免中午太熱時讓水變燙,傷到植物。

看土壤而定:土摸起來乾再澆,濕濕的就先等等。

避免積水:容器要有孔洞讓水流出,否則根部悶爛。

小技巧:用手指[插·入]土中兩公分,如果是乾的再澆,不然就先等等。

陽光照得對,菜才會長得快

種菜需要陽光,但也不是越曬越好。

大部分蔬菜喜歡每天有3~5小時的陽光。如果陽台是半日照也沒關係,只要有光線照得到,菜都能長,只是長得慢一點。

朝東陽台:日出到中午,最適合大部分蔬菜。

朝西陽台:下午太曬,可用遮陽網避免植物曬傷。

朝北陽台:光線不足,可考慮種蔥、九層塔這類耐陰植物。

若真的沒太陽也沒關係,可以用LED植物燈補光,每天補 4 小時也能順利種出葉菜。

不用肥料?錯!「廚餘」才是寶藏

家裡煮飯後剩下的食材邊角,也能變成天然有機肥。

咖啡渣:混土裡可改善排水,讓根呼吸。

蛋殼粉:磨碎撒土面,補鈣又防小蟲。

蔬菜水:煮菜後的水不要倒掉,放涼後澆花當液肥。

米水:洗米的第一次水含澱粉與微量養分,可澆土當植物餐。

注意:廚餘肥料用量要少,太多反而發酸或發臭,建議一週一次就好。

小收成,大滿足

最棒的是,這些陽台菜幾乎一週就能開始收成了。像空心菜或地瓜葉,你只要剪一段,剩下的繼續長,很快又能採收第二次,甚至第三次。

九層塔則是「越摘越多」,每天剪幾片拌麵、做炒蛋、泡茶都可以。

重點是:這些菜不用農藥、不用擔心農殘,就種在你眼前,看得到的安心,吃起來也格外香。

讓生活慢下來,讓蔬菜長出來

在這個什麼都講求快速的時代裡,陽台種菜不只是種植物,也是在種一種節奏、一份自給自足的安心。

你會發現,每天多花5分鐘看看那盆地瓜葉,心情就會慢下來;那一盆你自己種出來的空心菜,吃起來的味道跟外面買的,就是不一樣。

陽台不再只是晾衣服的空間,它也能是一個綠色角落,一座迷你農場,一種與土地重新連結的方式。

從今天開始,找個空盆、留點土,試著種一小株菜吧。你會發現:「自己種的,真的比較香。」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往下滑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