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丫鬟出身,一生無名無分,晚年孤獨離世,卻養出9名國家棟梁


在北京香山腳下,有一處由著名建筑家梁思成設計的梁啟超墓園。在梁啟超與夫人李蕙仙合葬的墓碑旁,種著一棵象征著堅強氣節的白皮松,梁家的孩子們稱它為「母親樹」。

不過,這棵母親樹不是為了李蕙仙而種,而是為了紀念梁啟超的二夫人王桂荃。這個將一生奉獻給梁家,卻從未有過名分的傳奇女人。

王桂荃,原名王來喜,四川廣元人。1891年,李蕙仙嫁給梁啟超時帶來了兩名陪嫁丫環,其中一個就是王桂荃。

當時雖說她年紀小,但聰明、勤快,也善解人意,對梁氏夫婦的生活起居照顧得十分周到,因此深得梁氏夫婦歡心,他們甚至還把家里的事情、包括財政,都交給她掌管。

王桂荃的出身很苦,從小沒了娘,4歲時父親不幸猝死,繼母又虐待她,把她賣給了別人。從4歲到10歲她被轉賣了4次做丫環。最后,隨小姐李蕙仙來到梁家,她的名字王桂荃還是梁啟超給她起的。

梁啟超稱呼她「王姑娘、三姨、來喜」,他曾說她「是我們家極重要的人物」。

1903年,梁啟超在日本,因為獨生子梁思成身體羸弱,為了傳宗接代,梁啟超將王桂荃收為側室。

她為梁啟超生了7個子女,養大了6位:梁思永、梁思忠、梁思達、梁思懿、梁思寧、梁思禮。

加上李蕙仙生的梁思順、梁思成、梁思莊,梁家一共有9個孩子。

這些孩子們對王桂荃的感情都非常深,他們管李蕙仙叫「媽」,管王桂荃叫「娘」。

1924年9月,李蕙仙因為乳腺癌逝世;

1929年1月,梁啟超也因為腎病和醫療事故去世。

梁家的重擔,全部壓在了王桂荃的肩上,九個尚未成年的兒女中,最小的只有4歲半。

一個女人帶著九個孩子,生活的艱辛可想而知。

眼看孩子們餓得面黃肌瘦,她經常偷偷落淚,不得已賣了舊樓,出租新樓,自己和孩子們擠進了后面的小樓,又在外面打些零工,以補貼日常開銷。

王桂荃是一位平凡而偉大的母親,她對兒女的影響很大。

在李蕙仙、梁啟超去世后的歲月里,王桂荃以一個女人柔弱的肩膀,艱難地挑起了照顧全家的重任。

但就是在這樣艱難困苦的境遇里,「可愛的寶貝」也始終是王桂荃對這九個孩子的共同愛稱。

無論生活條件多麼艱苦,遇到再大的風浪,在她眼里,這九個孩子個個都是心頭肉,從來不舍得罵,更不舍得打。

她總是想盡辦法讓孩子們多上學,多念書。孩子們犯了錯,她也只是輕聲細語地教導他們改過。

王桂荃的辛勤付出,換來了孩子們的尊重與愛戴。

雖然在梁家沒有任何名分,但是她在孩子們心目中的分量卻是很重的。

1941年,梁家的經濟狀況每況愈下,舉步維艱。

這時,小兒子梁思禮正好高中畢業,計劃赴美留學。

王桂荃不惜放下尊嚴四處借錢,還變賣了僅剩的一點家產,終于湊足400美元,為兒子爭取了留學的機會。

1949年,梁思懿和梁思禮一同乘船回國。

因為無法確切知道回來的日子,王桂荃便每天到碼頭上守候著,前后等了半個多月。

當早已白發蒼蒼的她看到朝思暮想的兒女時,熱淚盈眶,和他們緊緊地擁抱在了一起。

子女們對她的感情頗深,都發自內心地稱呼她為「娘」。

梁思成對他的生母感情不深,對娘卻是很敬重,常常回憶說:「娘是個很不尋常的女人。」

在九個兒女的印象中,從來沒有在娘的臉上看到過愁容,她個性堅毅,為人勇敢,勇于承擔,樂觀而堅強地面對生活中的磨難和考驗。

這些品質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們,成為他們讀書、為人、做事的人生信條。

她的九個子女就如同九龍一般,心懷天下,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禮三人後來成為院士。

一門三院士,可說極為罕見。

其他六位個個都是英才人杰,在各自的領域建樹非凡:

思忠為十九路軍炮兵上校,思莊為圖書館學家。思達、思懿、思寧分別就讀于南開大學和燕京大學,思達成為經濟史學家,思懿、思寧先后參加革命,思懿曾任中國紅十字會外聯部副部長。

1924年起,隨著梁家子女長大成人,不斷離開飲冰室,王桂荃感到了孤獨。

1941年,18歲的小兒子梁思禮赴美留學,王桂荃成了留守飲冰室的最后一人。

惟有一只小白貓,成為她的「老伴」。

由于沒有經濟來源,王桂荃不得不將飲冰室書房(里面保存著梁啟超的遺物和藏書)之外的其他部分出租。

1950年,王桂荃以「梁氏親屬會」名義,將飲冰室賣給政府。之后,她搬到北京與子女住在一起。

1968年,王桂荃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83歲。

1995年,梁家子女在父親梁啟超的墓旁種下一棵白皮松以紀念娘親。

他們在紀念碑上深情地寫道:

「在家庭中,她畢生不辭辛勞,體恤他人,犧牲自我,默默奉獻;摯愛兒女且教之有方,無論梁氏生前身后,均為撫育子女成長付出心血,其貢獻于梁氏善教好學之家良多。」

這棵被稱為「母親樹」的白皮松樹,原本并不會開花,但王桂荃以慈愛和善良為養分,默默地供給和滋養,不僅讓它一樹花開,還讓它開得絢爛奪目。

這花便是梁家九位杰出的兒女,他們在這棵「母親樹」上迎風花開,芬芳著各自的人生,也芬芳著這棵樹。

最后辛苦您點下「關注」,方便討論和分享,為了回饋您的支持,我將每日更新優質內容。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往下滑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