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屠城是每個人都要找出來處死嗎?其實大多時候有三類人是例外
問一個簡單的問題,電視劇里面的那些悲慘的屠城現象,在古代歷史中是否有真實發生過?對此可能大家會有不同的答案,甚至有不少人認為應該沒有這麼變態,至少不會太常見。
然而根據史料記載,歷史上的屠城不說處處可見,但也算是戰爭日常......
一、歷史上的屠城現象并不少見
不信我們可以打開史料看一看。
——以《史記》和《漢書》為例,其中的記載讓人不寒而栗。
其中,劉邦先是屠武關,后又與項羽一起屠咸陽,屠城陽,又欲屠殺魯地和沛縣。這位人們心目中的仁義之君,手上也是沾滿鮮血,殺心也是足以讓小孩止哭。
接著是項羽,此人和劉邦一樣不遑多讓,除以上和劉邦一起干的事以外,他還屠了齊城。
然后就是周勃、樊噲、韓信,這三人分別屠了馬邑,煮棗,城父。
這些所謂的漢初英雄們,在他們光輝的外表之下,卻是無盡百姓的鮮血在奔騰和吶喊。
這還僅只是漢初的歷史,至于《三國志》以及《唐書》,里面的記載更加讓人不堪入目,例如曹操以人為食,王仙芝黃巢等人殺人數十萬,也是以人為食。
毫不客氣的說,打開二十四史,基本上哪一個朝代都有屠城和吃人的記錄,甚至有的人還以殺人為樂,其手段甚至能與日本禽獸相較量。
不過話又說回來,在封建時代,人口是最重要的生產資料,足夠的人口可以補充軍隊,同時也可以增加生產。
按理來說,無論是國家還是叛軍,都迫切的需要人口才對。
那麼為何會爆發如此慘烈的屠城呢?
二、屠城的典型例子——揚州十日
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答案,本文就以揚州十日為例,來看看真實的屠城究竟為何?
根據南明遺民王秀楚的手記記載:公元1645年4月,清兵攻破揚州城。
在揚州城內展開瘋狂屠殺,全城百姓幾乎無一幸免,其中有一個叫王秀楚的秀才幸運未死,于是將他所經歷的10日地獄見聞記錄下來,稱之為《揚州十日記》。
清軍為何要屠城?
原因很簡單,正如攝政王發出的敕令:所過州縣地方有能削發投順, 開城納款, 即與爵祿, 世守富貴。如有抗拒不遵, 大兵一到, 玉石俱焚, 盡行屠戮。
因此,清軍曾經對史可法進行勸降,但可惜,當時之中國并非沒有硬骨頭。
史可法等人就是如此。結果,清軍付出了較大的損失,惱羞成怒之下,他們決定在破城之后貫徹攝政王的命令,屠城......
然而,雖然上有政策,但往往都會下有政策。
雖然那幾個王爺不似人,但其實多數的士兵,尤其是投降于清朝的漢人士兵,其實也不是禽獸的真要對所有人斬盡殺絕,因此屠殺一開始并沒有真正得到貫徹。
根據王秀楚的記載,最開始清軍四處放火,火勢滔天燒了整整一夜。其中,有士兵借著火勢到處殺人,地獄已經開始出現。
不過,有的人在殺人,更多的人卻都在掠奪財物。
這一點其實很符合常識,士兵最大的目的不是發瘋,而是發財,即使是不受文明滋潤的滿洲士兵。
然而,在四處劫掠的過程中,事態逐漸失控。
當時揚州城大約有100萬人,而士兵則有10萬左右,表面上看一個人搶10個人,似乎人人都能發財,可揚州也并非均貧富,因此有的人盆滿缽滿,而有的人則注定一無所有...
...
于是一個詭異的循環開始了......
有的士兵,瘋狂的沖到別人家里要錢,看著周圍人被殺,百姓們被嚇得趕緊把錢交出來,士兵們得到錢后高興的離開,趕緊去下一家。
這倒不是士兵的人好,只是因為靠著大家主動交錢的方式,他可以更快速撈到更多的好處,而不是在一個地方折騰出所有的錢財。
可是,揚州城里面的士兵沒有搶劫秩序,第1個人撈了一筆錢走了,然后第2個人又來要錢,百姓只能將壓箱底的錢交出,可是第3個人又來了,百姓已經拿不出錢了。
那麼該怎麼辦呢?失去文明和法律約束的士兵開始搶。
首先是翻箱倒柜,然后就是搶劫牛羊牲畜,甚至鍋碗瓢盆。
而且,往往到了戰亂之時,人性的黑暗面就會展現,雖不至于人人變成殺戮的怪物,但很多士兵已經開始搶掠婦女,甚至是搶奪孩童。
揚州城的百姓就是在這樣的循環中經過了一輪又一輪,但士兵們的貪念是永遠填不滿的,一些已經眼紅的士兵不講道理了。
根據資料記載:他們甚至已經開始扒男女老幼的衣服,把所有能夠賣出錢的東西,一毛不剩的全部刮走。
可是依舊不夠,因為整整有10天不封刀,帶著發財的瘋狂念頭,撈不到錢財的人開始變得暴躁,他們開始真正全方面的殺人。
當時王秀楚躲在了亂墳堆中,他親耳聽到了火聲,百姓的慘叫聲,婦女的哀嚎聲,嬰兒的啼哭聲,還有刀砍進骨頭的恐怖聲。
前前后后經過數天,但殺人的事情始終未有停止,而且,那些活下來的百姓們,其實還面臨著另一個地獄,他們沒有衣服,沒有糧食,他們將要餓死凍死。
按照學者的說法,揚州屠城事件已經不完全是戰爭懲罰問題了,而是通過10萬瘋狂的士兵,將整個揚州城所有的精氣神榨干了。
按照王秀楚的記載:大體上有80萬余具尸體被燒毀,其余則投入了河中,這些沒有被記載。
這就是真實的屠城事件,而在這場大屠殺中,所謂珍貴的生產資料,所謂的珍貴的人丁,都成了炮灰。而且在這個屠殺過程中,是玉石俱焚,無一留存,能夠活下來的也純屬是意外。
三、通常有底線——三類人或幸免于難
當然了,揚州屠城事件在屠城圈子中都是非常罕見的。
那麼在比較平常的屠城事件中,例如蒙古人屠城,郭威屠開封,劉邦,項羽,曹操屠城,他們是否又會收斂一些,或者在這場悲劇中有一些人文底線呢?
拋開清朝的那些瘋狂操作,其實歷代屠城事件中還是有一些底線的。
因為正如前文所說,在古代社會,人丁是最值錢的財富,統治者其實也會注重這一點。
在戰爭懲罰之后,有三類人是會被得以保存的,一個是個頭不高過車輪的孩子,另一個則是婦女,最后就是手工藝者。
關于個頭不高過車輪的孩子,這一點其實很好理解,孩童不具備反抗能力,同時又有較強的接受能力,所以對他們進行簡單的培養,他們就可以成為新的勞動力,甚至是奴隸......
而且還有一些特例。
例如在朱元璋統治時期,在對南方作戰的時候,反叛勢力被鎮壓,青壯勞動力基本被殺光,但也會留下一些孩童,他們會被送往宮中充當太監。
在關于鄭和的故事中,有些版本就是如此。
然后就是女人,這個女人特指在生育期內的女人,長得漂亮的自然會被搶走,長得一般的遭到凌辱之后也會被帶走,因為她們會成為繁衍勞動力的生力軍。
這一點其實和上文提到的人丁是最值錢的財富一樣,女人永遠是大屠殺中需要保護的對象,當然,揚州十日中的清軍除外。
最后就是工匠。這一點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成吉思汗所統率的蒙古,在西方史料中,蒙古帝國滅國無數,屠殺無數,他們堆起來的京觀可以環繞歐洲兩三圈。
但就是這麼瘋狂的一批人,他們卻格外重視手工藝者,這一點和成吉思汗的決策有關,他覺得手工藝者可以打造工程器械,例如回回炮,這樣可以減少蒙古軍隊的傷亡,實現20萬蒙古軍隊統一天下的目標。
于是,在蒙古幾乎毀滅所有文明的時候,天下最優秀的技術也集中在了他們的手中。
對這三類人的保護,雖然依舊體現了野蠻性,但好歹也算是那段野蠻史中一點人性的底線。
總結
不過,古代文明也曾經誕生過,比揚州十日的清軍還要另類的存在。
他們的行為極為惡劣,心態與禽獸無異,這就是五胡亂中華時期的一些特殊的民族政權。
這些人不屑于攜帶軍糧,而是把人當成了軍糧,正如中國通史紀錄片中教授的說法,他們把女人稱之為不羨仙,稱之為兩腳羊,因為口感好,因為不反抗。
而在這些人發動的戰爭中,屠城是習以為常的事情,至于說三類人的底線,那根本就是個笑話,他們會毀掉所有一切能看到的東西。
當然了,這是歷史上的極端另類事件,和揚州十日一樣,不能當成典型對待。
但從這些側面也能看出,我們從電視劇和教科書中了解的古代社會都蒙上了一層濾鏡。
——我們只看到了那些英雄人物的縱橫,卻忽略了他們所處的是一個野蠻的時代,忽略了他們的傳奇之下的那些皚皚白骨。
也許古代社會只有一個人看清楚了本質,那就是張養浩——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