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攝影師拍的百年前大清:滿族女子確實漂亮,和影視劇截然不同
衡量國力的標準不僅僅是硬實力與軟實力,最能表現國力問題水平的基礎,就是底層百姓的生活狀態問題。其最能彰顯一個國家的風貌與實力,晚清時期由于自身的問題,導致自身發展落后于世界同期水平。
最終國家民眾的生活面貌并不好,但在中上層的滿族女子還是很漂亮的。法國攝影家的照片,為我們展現當時的女子的生活狀況。并不是影視劇的形象,也不是晚清慈禧留下的那種古板形象。而是另一種方式的美感,展現百年前的滿族女子生活狀態。
現實中的晚清女子面貌反映的問題
清朝分為兩個時期,一個是沒被侵略的康乾盛世時期,民眾的生活水平還是有保障的。另一個就是晚清時期,這時期由于對外戰爭失敗,簽訂不平等條約,使得民眾的生活水平不如以前。面臨本國舊勢力的剝削,又要承擔列強的剝削。
這就使得晚清的國力在無形中被削弱,即使後來實行洋務運動,也無法改變落后的實際問題。我們所了解的晚清女子面貌長相,都是以慈禧太后留下的畫像為依據,并不是當時的實際情況。其實當時晚清女子的情況,并不是畫像所展示的那樣片面。
法國攝影愛好者阿爾伯特·卡恩,就通過自己的攝影愛好,把百年前的晚清生活照給展現出來。他通過生活片段,給不同層次的社會群體,進行拍照。讓我們對那個時期的晚清生活狀態有個直觀了解。
那就是貧富差距很大,貧民底層群體就連基本的衣食住行問題都很大,衣服并不體面。鞋子也基本沒有,就連吃的方面也難以保證。整體水平都是衣不裹體,食不果腹的狀態,說明底層民眾的生活狀況并不樂觀。
而晚清貴族則不同,即使國家貧弱,還能保持自己的形象與體面。尤其是衣食住行的講究上并不差。女子著裝美感都不是我們以前想象的古板無生氣的畫面,反而彰顯東方美感的畫面。這與當時清朝的整體審美觀有關,既簡潔又干凈美觀。
晚清滿族女子不僅漂亮,穿著搭配方面也并不落后。
這反映的就是當時的貴族階層的生活層次,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樣差。反倒有一種兩極分化嚴重的差距感,讓人能夠更清晰地感受上下層之間的差異。
與影視劇的差異化
照片往往更有真實性,尤其是這種來源于現實生活的照片,更能反映當時的實際情況。與影視劇的差異,則在于雙方的審美觀不一樣。還要適應市場化的要求,進行大幅度改動。根本不可能全部按照歷史還原,否則受眾群體接受不了。
收視率與票房是根本,因此影視作品方面肯定與歷史現實情況是不同的。電視劇的晚清女子更顯得符合現代人標準,著裝方面也進行深加工。而不是全部按照晚清嚴格的飲食標準、穿著打扮一樣。
這樣更易于觀眾觀劇,還能拍攝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至于細節化方面則處理不夠。這也是與時俱進,但容易誤導觀眾對于晚清歷史的真實感受。因為影視劇要進行藝術性加工,加之兩者之間的文化有差異,不可能十全十美。
百姓生活面貌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卡恩的作品源于生活現實,其拍攝時間主要集中于1909年左右。
這一時期晚清已經淪為帝國主義的走狗,成為洋人的統治工具代言人。經歷庚子國禍,以及歷次的戰敗賠款,割地求和,已經是日落西山。
此時的社會面貌正是晚清的落日余暉,難以輝煌天朝盛世的局面。面臨帝國主義壓榨以及晚清的腐敗統治,社會矛盾激化嚴重。百姓生活困苦,晚清貴族醉生夢死,各種救國實驗進行激烈交鋒。
在這種多重矛盾壓力下,民眾的困苦可想而知,這其中的內在邏輯都反映出當時的社會百態。也是當時的一個時代縮影,真實的照片正是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狀態。這比影視劇以及慈禧太后留下的印記,更能反映出當時的問題。
結語:卡恩用自己的生活常態照,揭示百年前晚清人的生活狀態,反映當時的民眾幸福度。尤其是晚清滿族女子的妝貌,與常規印象不同。這就是當時的審美觀,以及真正的社會風貌。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生活方式,而國力則是這種生活狀態的保障。
與晚清對比,現在的生活更是來之不易。更要倍加珍惜現今的和平,以及國家強大帶來的好處。沒有對比,就沒有差距感,就更不能襯托現在的幸福生活。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