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喂奶那麼簡單!清朝皇室乳母,到底是以什麼角色存在?


乳母,又叫奶媽,在古代大戶人家中以哺育孩子為職業的女性。以前沒有奶粉,嬰兒總不能餓著,窮人家的孩子的母親如果奶水不夠,只能用牛奶,羊奶,米粉等,像有條件的鐘鳴鼎食之家,則聘有專門的乳母。

從某種角度來講,以前女子地位低下,母憑子貴,以色侍人。像宮里的妃嬪,她們生完孩子之后,急于奪得盛寵,必須在產后塑造好身材,所以母乳喂養,不適合她們的職業狀態。

另一方面,為了防止孩子與母親關系過于親厚,導致外戚專權事件的發生。所以王公貴族家的孩子一出生,就有培養已久的乳母來喂養。

一般來說如果女子生的是女兒,那麼她要給貴族的男娃喂奶;若生男,則喂女娃。

前車之鑒

乳母與孩子朝夕相伴,對于皇子世子的道德觀,人生觀形成有重要影響。

明朝有個萬貴妃,年長憲宗十七歲,在明憲宗兩歲時,就被太后賜予其當保姆,雖然沒有喂過憲宗奶水,但性質是一樣的。

在憲宗的前半生,顛沛流離,并非一帆風順。從太子到廢太子,再到太子,年幼的他被迫卷于皇位之爭,始終陪伴他的,是萬氏。即使她年長十七歲,在朱見深成為皇帝以前便已與他私通。

十六歲的朱見深登基時,彼時的萬貞兒已經三十多歲,恩寵尤盛。根據《明史》記載,萬氏心性機警,善于迎奉帝意,遂讒廢皇后吳氏,寵冠后宮。

每次憲宗出宮時,萬貴妃都伴隨在左右。可以說萬貞兒自打被太后賜給朱見深之后,這二人這輩子就沒分開過。即使後來她凌駕后宮,迫害子嗣,勾結宦官,憲宗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這種前車之鑒太多。而清朝皇室乳母不只是喂奶那麼簡單,所以歷代皇帝的乳母究竟扮演著什麼角色呢?

康熙與乳母

曹雪芹的曾祖母孫氏,曾是康熙帝的乳母。曹氏一家很是顯赫,祖籍位于東北鐵嶺一帶,早在清軍入關之前,占領東三省時,曹家作為漢人投靠了多爾袞,成為滿皇室家下人,從此扶搖直上。

康熙帝從小吃孫氏奶水長大,加之他小時候得過天花,孫氏照顧周到,所以他對孫氏很感激,連帶著對曹家都青眼相看。在康熙南下巡視時,六次,有四次都住在曹家。

他待曹家就像親人一樣。為了報答孫氏的養育之恩,讓其丈夫曹璽任江寧織造監督一職,直接面對皇帝。

母親是皇上的乳母,所以孫氏和曹璽的兒子曹寅自小就是康熙的伴讀,二人親如兄弟。在少年康熙擒拿鰲拜時,曹寅也沒少出力。後來子繼父業擔任江寧制造監督,成為皇商,曹家榮盛一時。

尤其是康熙三十八年四月,當時孫夫人已經六十八歲,照規矩先序國禮,再以家禮相待,康熙親臨,握著孫氏的手說:這是我們家的老人呢!

縱使曹家風光無限,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雍正時期的曹家每況日下,被抄家,幾十年的榮盛并沒有留下太多財產,也出乎雍正的預料,令其哭笑不得。這也可以算是歷史「冤案」了。但敲山震虎,多多少少起了些震懾作用,當然這些都是后話了。

宣統與乳母

末代皇帝溥儀在其著作《我的前半生》中寫道,自己少時親情薄弱,安全感匱乏,快十歲的時候還在吃奶,但這對他的乳母王焦氏來說,是痛苦的回憶。牙長出來的孩子吃奶得多疼啊。

王焦氏出身于貧苦家庭,因為戰亂和洪災,十三歲的她逃難到北京,寄生于兄長家中。估計哥哥嫌她拖累,半賣半嫁地將她嫁給了一個姓王的衙役,育有一女。

但不久丈夫就去世了,迫于生存壓力,王焦氏一個不拋頭不露面的女性只得出來找活干。正值醇親王府招募奶媽,王焦氏憑借豐腴身姿和奶源得以留下。

但是醇親王府不許她回家探望父母和小女,目的就是為了讓她將哺育的小世子視為己出。

甚至連她幼女早夭的消息也封鎖了。

1908年,慈禧太后自知大限將近,派人將兩歲的溥儀接入宮中準備立儲。溥儀看到老態盡顯的慈禧嚎啕大哭:「我要嬤嬤!我要嬤嬤!」這個嬤嬤就是王焦氏,後來溥儀給她起名王連壽。

年少為帝的溥儀嬌生慣養,從小就囂張跋扈,作弄太監、宮女甚至朝臣。唯一能制止他的就是乳母王焦氏。

她雖然沒讀過書,地位低下,但是她用樸素的語言,教會了他眾生平等的道理。

溥儀回憶乳母的規勸,十分感慨:我乳母雖然沒讀過什麼書,但是她會在我賞賜太監吃沙子的時候告訴我,他的牙是牙,我的牙也是牙,他這樣吃沙子會不舒服,牙也疼,我也一樣。

溥儀自小生長在宮中,所有人都哄著他,讓著他,他從來都覺得這些事情是理所應當的,不開心了,想懲罰宮人就懲罰,從來沒人告訴他這些是不對的,只有王焦氏,她將溥儀視作親子,教他做人的道理。

溥儀長大了些后,經太妃們商議,沒提前告知溥儀,自作主張將王焦氏趕出皇宮,溥儀雖憤怒,但他并未實權,只能作罷。

待他成親,掌握了權力之后,派人將王焦氏接進宮中入住。在「偽滿洲國」做傀儡皇帝時,他也將王焦氏接到長春養老,對其關懷備至。

1945年,溥儀逃亡通化時也不忘帶著王焦氏一家老小。1946年,王焦氏被日本殘余勢力槍殺身亡,溥儀悲痛不已。

對乳母來說,雖然奶一個天潢貴胄的孩子,榮華富貴指日可待。但皇家貴族對乳母要求是略微苛刻的。

首先,每日必須吃一個豬肘子,以確保奶水充足,這樣才能喂飽孩子;其次也是最苛刻的一點就是不允許見自己的孩子,飽受骨肉分離之苦。

他們視彼此為親人,甚至乳母的孩子可以不參加選秀,畢竟有「血緣關系」。甚至連生母沒法勸的事,乳母卻可以做到。

比如順治帝,有一年非要御駕親征,孝莊好說歹說都沒用,只得請來乳母勸說才打消了他的想法。對此還對乳母家加官進爵,稱為「抬旗」。

清朝多圣君,對待乳母也如親人那般溫厚。尤其是危機四伏的皇宮,兄弟也可能相向而立,親情感薄弱,自小陪伴在皇嗣身邊的乳母是年少時他們的親情寄托也是安全之源。雖不是生母,卻勝似生母。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往下滑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