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阿公阿嬤的茶罐子學養生:老一輩喝茶習慣的現代應用
在台灣的記憶裡,「喝茶」不只是口渴時的飲料,更是一種生活哲學。老一輩人習慣用各式青草茶、花草茶來「顧身體」,在他們眼中,茶不只解渴,更能調氣、去火、顧肝、助眠。如今,這些古早養生的智慧,正在被年輕世代重新認識與轉化,成為現代人調節生活節奏、紓壓放鬆的重要方式。
今天,就來談談台灣老一輩常見的喝茶習慣,以及這些習慣在現代生活中的實用應用方式。
一、茶不只是茶,是「對癥下藥」的日常儀式
在過去,阿公阿嬤的茶不一定是烏龍或紅茶,而是自家曬的青草,像是七葉膽、魚腥草、仙草乾、薄荷、洛神花等。這些茶,根據身體狀況與季節變化來選擇:
火氣大,喝七葉膽或苦茶
喉嚨痛,喝菊花甘草茶
腸胃不適,喝仙草茶或陳皮茶
睡不好,晚上來一杯龍眼乾紅棗茶
對老一輩來說,「喝茶」不只是養生,更是「調氣」的日常。他們會根據身體反應(如口破、便祕、煩躁)來調整喝的茶種,與現代人習慣「頭痛就吃止痛藥」的方式相比,更講求溫和、長效與預防。
二、現代應用:用老茶飲對抗新壓力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作息紊亂,這些問題其實正好對應到許多傳統茶飲的功效。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面向切入,將老一輩的智慧變成現代人可以接受的方式:
1. 調整生理時鐘:用茶飲幫助早起與入眠
早上起床後喝一杯溫熱的陳皮薄荷茶,能幫助提神醒腦、喚醒腸胃,代替咖啡更溫和。
晚上睡前喝龍眼乾紅棗茶或蓮子百合茶,能安神助眠,幫助大腦放鬆,改善淺眠問題。
2. 上班族必備:抗疲勞、顧肝又去油
長期對著電腦、吃外食,容易肝火旺盛、消化不良。七葉膽與決明子茶就是一帖天然解方,有助清肝明目、促進代謝。
午餐過後來一杯洛神花玫瑰茶,酸甜解膩又能幫助消化,是辦公室的完美提神飲品。
3. 夏天降火神器:用青草茶替代手搖飲
夏天動不動就想喝冰飲,但手搖飲糖分與添加物高,容易越喝越渴。這時可以自製青草茶(仙草乾+魚腥草+薄荷),冰鎮後飲用,天然去火又不刺激。
三、怎麼在家簡單泡出「阿嬤級」的好茶?
傳統茶飲講求天然與平衡,現在我們不需要自己曬草,也能從草本店或超市買到乾燥茶材,自己調配出適合自己的「養生配方」。
推薦配方 1:舒壓養肝茶
材料:七葉膽 2g、決明子 3g、枸杞 2g適合族群:熬夜多、眼睛疲勞者做法:全部材料以熱水沖泡 10 分鐘即可飲用。口味偏苦,可加一小塊甘草調和。
推薦配方 2:養胃暖心茶
材料:陳皮 1 片、紅棗 3 顆、桂圓 5 顆、生薑片 2 片適合族群:腸胃虛寒、經常手腳冰冷者做法:水煮 15 分鐘,溫熱飲用。
推薦配方 3:輕盈解膩茶
材料:洛神花 2 朵、玫瑰花 2 朵、薄荷葉少許適合族群:消化不良、飯後解膩做法:用熱水沖泡 5~8 分鐘,冰鎮後風味更佳。
四、注意事項:養生喝茶也要適量、有節奏
雖然草本茶看似天然,但仍需注意以下幾點:
勿長期單一喝同一種茶,應視身體狀況調整搭配。
脾胃虛寒者避免過量飲用寒性茶材(如七葉膽、薄荷、仙草等)。
慢性病患者、孕婦、服藥者喝茶前應諮詢醫師或中醫師。
喝茶的核心,是「順應體質」,而非「一味猛攻」。
用一杯茶,與身體好好對話
老一輩人喝茶,其實喝的是節氣、是生活的節奏。每一壺茶,都是與身體對話的方式。當我們重新理解這些草本茶的背景與作用,就能用更溫和的方式處理壓力、火氣與疲勞。
現代人雖忙碌,但不妨從每天的一杯茶開始,讓生活慢下來。讓那些藏在阿嬤茶罐子裡的味道,重新成為我們生活的養分,連結過去與未來的智慧。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