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族消失之謎:150萬契丹人人間蒸發,一封信件揭開謎團露蹤跡


公元9世紀初,耶律阿保機在內蒙古赤峰建立契丹國,也就是後來與宋朝并立的「遼國」。

在最鼎盛時期,它的領土曾一度東至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至額爾古納河、外興安嶺,創造出了極為燦爛的文明。契丹族,曾是我國歷史上強盛一時的北方少數民族。

在很長一段時間,甚至包括現在,俄羅斯在內的許多國家仍以「契丹」稱呼中國。

而就是這個曾令宋朝不得不年年上貢求和,令周邊國家無不為之顫抖的強大帝國,最終卻被遠比自身弱小的女真滅了國。

而遼國的一百多萬契丹人,在國家滅亡后,竟全部如同人間蒸發了一般徹底消失在歷史之中。

世界各國歷史學者和考古學家們一直在尋找答案,可始終一無所獲,契丹族的消失也就成為了謎題。

契丹人

直到後來一封神秘信件的出現,才讓這段塵封已久的歷史重見天日,契丹族消失之謎終于被揭開。

那麼契丹人究竟去了哪里,這封神秘信件記載了怎樣的內容呢?

發現「天書」

20世紀20年代,比利時的一位名叫克爾文的傳教士來到內蒙古傳教。

與當時大多數傳教士一樣,這個克爾文打著「傳教開化」的名頭,背地里實則是為了盜取我國的文物。

1922年6月22日,克爾文聽說內蒙古巴林右旗的一窩盜墓賊,挖出了一座遼代的古墓。克爾文聽說后興奮異常,偷偷溜進了這一座古墓,想要趁此機會撈點油水。

地宮中昏暗無比,空氣里彌漫著濃厚的腐朽氣味,遍地都是被盜墓賊所破壞的痕跡。靠著手中微弱的火把光亮,克爾文對這個古墓進行了探究意外發現了一塊刻著奇怪字符的石碑。

他自認對中國古代文字頗有了解,但卻絲毫看不懂上邊的文字,更認不出這是哪個朝代的語言。但根據對中國古代的了解,克爾文判斷出這塊石碑應該記載著墓主的生平、事跡。

于是克爾文將這一碑文帶到了外界,將石碑上的文字拓下來在報紙上發表,頓時引起了世界考古、歷史領域的濃厚興趣。

在當時并沒有人能認出這些文字,一時間眾說紛紜,都不知道這一「天書」之上記載著什麼,又向后人傳達了什麼消息。

最終經過專家研討,猜測這應當是在歷史中神秘消失的契丹族的文字,可也無法妄下定論。

畢竟契丹文明早在700年前就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若不是僅存的一些遺跡,人們似乎很難相信曾經存在過這樣一個輝煌強大的文明。

這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契丹王朝,在歷史上一躍成為霸主,又為何突然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宛如曇花一現。

契丹王朝

契丹一詞,來源于契丹族語言「鑌鐵」,有著堅固的意思。

耶律阿保機

關于契丹這個民族的詳細記載,最早出現在北魏的《魏書·契丹傳》中,由木葉山與潢水的兩個氏族繁衍而成。

當時的契丹族還很弱小,分散為八個部落,經常被強鄰襲擾。到了唐朝初期時,契丹各部落形成為了大賀氏部落聯盟,處于唐王朝的控制之下。

隨著唐王朝從鼎盛逐漸衰落,契丹這個昔日的「小弟」日益強大,開始逐漸擺脫了中原王朝的控制。

907年,契丹迭刺部首領耶律阿保機力壓各部落,將契丹族統一起來,在內蒙古通遼地區創建了契丹國。

趁著中原陷入亂戰之際,耶律阿保機率軍隊南下,征服周圍部落并消滅了渤海國。

至此,契丹成為了雄踞北方的強盛國家,對富饒的中原地區虎視眈眈。

936年,后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起兵造反。為了能成功篡位,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的籌碼請求得到契丹的助力,還以「兒國」自稱,每年向契丹進貢大量金銀珠寶。

得到了燕云十六州,又年年接受著中原的歲貢,契丹國至此成為了中原難以抗衡的強大勢力。然而燕云十六州的割讓,使得中原大地至此門戶大開,再難以抵抗北方鐵騎。

947年,因為契丹興起于遼河,耶律德光便將國號改為「遼」。而中原地區的戰亂也逐漸迎來了終結,趙匡胤以鐵血手腕統一了全國,建立起宋朝。

趙匡胤

起初遼朝并不將宋朝放在眼里,在大宋建立之初便頻頻出兵襲擾。然而宋朝初期的軍事實力還是很強大的,幾番相爭之下,遼朝并未討得便宜。

于是在趙匡胤在位期間,遼朝再不敢輕易出兵,而是靜靜等待著戰機。

趙匡胤駕崩后,其弟趙匡義繼位,遼便開始再度進攻宋的邊境。趙匡義的軍事能力遠遜于趙匡胤,因此在遼宋之爭初期屢屢吃敗仗。

到了宋真宗時期,遼國的蕭太后更是親率大軍入侵宋境。這使得宋朝朝野震動,嚇得宋真宗想要遷都避戰,還是在寇準等主戰派的苦勸之下才被迫親征北上反擊。

宋真宗

遼國統軍蕭撻凜狂妄自大,僅帶幾名輕騎就到宋軍城下叫囂,被宋將一箭射殺。這使得遼軍士氣大跌,宋軍無不躍躍欲戰,勝負的天平瞬間傾斜。

而且此時遼國由于孤軍挺進,補給出現了很大的困難,已經是強弩之末。

于是蕭太后便主動與宋朝和談,雙方由此簽訂了「澶淵之盟」,以宋向遼每年贈予十萬白銀,二十萬匹絹為「歲幣」,至此換取了宋遼百年的和平。

遼國靠著「歲幣」及自身的漢化改革,迎來了自身經濟、疆土、文化的鼎盛時期,形成了一個龐大而強盛的帝國。

澶淵之盟

契丹族的消失

有了「歲幣」的供養,遼國后續的歷代君主逐漸沉浸在不勞而獲之中,荒廢了對朝政及軍隊的管理。

到了遼國的末代皇帝耶律延禧,則更是展現得淋漓盡致。

而他最大的愛好,便是飼養一種名為海東青的猛禽,以協助他打獵。海東青數量稀少,棲息地位于遼帝國的女真地區,因此海東青大多來源于此地。

耶律延禧每年都會派出使者前往女真地區索要海東青,弱小的女真部落不敢不從,只得盡可能地為其搜羅。

海東青

然而派去的使者們,卻趁此機會大肆擄掠侵犯當地女子,使得女真人由此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為了能夠擺脫遼國的欺侮,女真部落悄悄發展壯大著自身實力,等待著時機的降臨。

1114年,女真完顏部落酋長完顏阿骨打召集了幾千起義部隊,起兵反抗遼朝統治。

在大臣的蠱惑和自負之下,耶律延禧親率70萬大軍討伐女真。而完顏阿骨打在此時也召集了兩萬多兵力,七十萬對兩萬,這場戰爭似乎沒有任何懸念。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往下滑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