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李秀成讓部下去上海,采購洋槍一千桿,子彈二十萬發。李秀成找到了擊敗清朝的方法,卻沒有了時間
1861年,李秀成讓部下去上海,采購洋槍一千桿,子彈二十萬發。李秀成找到了擊敗清朝的方法,但李秀成沒有了時間,著實可惜。
從武昌回到蘇州,李秀成完成了招兵工作,得到江西天地會武裝,以及脫離石達開的「扶朝軍團」,人數30多萬。如此,李秀成紙面上的兵力強悍,但弱點不少。
李秀成知道,這些太平軍都是烏合之眾居多,如果與湘軍面對面搏殺,以冷兵器對付冷兵器,壓根就沒有勝算。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李秀成對太平天國與清朝的差距非常清楚。此時,戰爭進入了相持階段,拼消耗的前提下,缺乏水師的太平軍,難以守住城池。
陳玉成安慶會戰,打得很激烈,但一粒糧食都無法運入城內。彭玉麟、楊載福的水師控制長江,截斷太平軍運輸線,湘軍就已經立于不敗之地。
太平軍沒有水師,也沒有重武器,水陸運輸線都打不通,摧毀湘軍堅固的堡壘更是癡人說夢。當年,陳玉成、李秀成取得三河大捷,是直接陣地戰,而非攻堅戰。
如今湘軍躲在營壘,鐵了心拼消耗,豈能吃得消。
戰爭拖得越久,太平軍就越容易崩潰,武昌、九江陷落,都是因為「缺糧」,且沒法補充糧食。
李秀成知道,按照傳統戰術,無法擊敗清軍,只有「換道超車」一路可走。采用西洋武器,以及西洋訓練方式,組建新式武裝,這是太平天國的出路。
1861年,李秀成給部下一條命令:「赴滬采購洋槍一千桿,銅帽二十萬。」 并讓自己的好朋友呤唎、女婿黃金愛、兒子李容發去奪取英國鐵甲船,組建近代水師。
李秀成洋兄弟不少,許多人都愿意為他效力,以自己的人脈去幫太平天國「奪取」西洋船只,然后改造成戰艦。根據戈登回憶錄說法,李秀成有幾艘戰船,都是「搶奪」西洋艦船,并武裝改造,「飛而復來」號名氣最大。
新式武裝,是克制清軍的法寶,李秀成的思路沒有錯。當年八里橋之戰,僧格林沁的三萬騎兵也非常勇猛,不輸成吉思汗時代的騎兵,但面對英法聯軍精銳的步兵方陣,除了悲壯還是悲壯。
1862年,李秀成帶著這支精銳部隊與曾國荃在雨花台激戰。曾國藩在家書中承認戰斗的慘烈,也承認太平軍裝備之精良,不由感嘆「心已用爛,膽已驚碎」。

雨花台之戰,李秀成輸給了「后勤」,而不是武器裝備。李秀成撤兵,曾國藩才松一口氣,也讓曾國荃趕緊撤離雨花台,不要死磕,一旦太平軍回來,湘軍絕對挺不住。
曾國藩知道,在先進武器面前,湘軍會付出慘重代價,此次李秀成撤退,是因為糧食不夠。正如曾國藩家書所說:「人力之瘁,天事之助」,對李秀成十分忌憚。
遺憾的是,洪秀全非要進北攻南,讓李秀成去攻打皖北、皖南,在赤地千里的戰場作戰,這對缺乏后勤的太平軍而言,無疑是個噩夢。
如果李秀成多有一個月的補給,曾國荃必敗,可惜忠王輸給了后勤。曾國藩讓曾國荃撤離雨花台,也因太平軍「進北攻南」作戰,以及駱國忠在常熟叛變,而改變計劃。
李秀成找到了成功之路,可惜他沒有時間了。此時,列強明確支持清朝,李鴻章得以縱橫江浙。正如李秀成所言:「李撫台不過如此,全賴洋鬼助力」,太平天國多面受敵,走向敗亡。
李秀成被俘虜后,寫下數萬言自述,對西洋火器、戰船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曾國藩能引進這些武器,然后加以改良、制造,御敵于國門之外。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