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生活筆記》


第一章:老家的廚房

林雨晨回到老家,是因為接到一通電話。

「媽的身體最近不太舒服,妳有空的話回來看看吧。」哥哥在電話那頭說。

她立刻請了假,搭著區間車趕回那個她多年未曾久留的小鎮。老家的木門一如從前,斑駁的油漆訴說著歲月痕跡,一推開,熟悉的香氣撲鼻而來——那是媽媽最愛煮的薑燒肉味道。

「媽,我回來了。」她輕聲說。

母親正蹲在廚房前的櫥櫃,拿著抹布擦著調味罐,一轉身,臉上竟露出孩子般的笑容:「妳回來啦?剛好,來幫我拿個醬油。」

雨晨走進那間陪伴她成長的廚房,才發現即使歲月在母親臉上留下了痕跡,這廚房卻仍像她記憶中的模樣——乾淨、有條理,井井有條。

「媽,妳怎麼把鍋鏟吊在牆上了?」她注意到牆上安裝了幾個掛鉤,鍋鏟、湯勺和夾子整整齊齊地吊掛著,一目了然。

母親笑了笑:「我發現這樣找東西方便,又不佔空間,還能保持通風,不容易發霉。」

她打開櫃子,發現每個抽屜都貼上了分類標籤:「乾貨」、「即食」、「調味罐」、「塑膠袋」……甚至有一個專門收納剩下的塑膠盒與保鮮盒,還按照大小排好。

「這些是我慢慢整理出來的。」母親一邊擦手一邊說:「小廚房要用得順,收納很重要。以前我煮飯常常找不到東西,現在有了這些分類,就不會浪費時間了。

雨晨眼神一亮:「妳這樣太厲害了,簡直像收納達人!」

「什麼達人啦,不過是住久了,就會慢慢摸出一套方法。」母親淡淡一笑,「妳如果也常下廚,就會知道,瓶瓶罐罐太多,東西不固定放,煮起飯來會很煩躁。」

雨晨望著牆上的小吊鉤和抽屜裡整齊的分隔盒,心中湧上一股莫名的溫暖。她忽然明白,母親不只是維持廚房整潔,那些一點一滴的技巧,都是為了讓生活更順、更安穩。

晚餐過後,她默默拿起手機,打開記事本,在標題欄寫下:「媽媽的生活筆記——廚房收納篇。」

第二章:冰箱裡的智慧

隔天清晨,雨晨走進廚房,發現母親已經將冰箱門打開,一邊彎著腰清理冷藏層,一邊念叨著:「這包豆腐昨天買的,得今天吃完……這罐牛奶再不喝就要過期了……」

「媽,妳一大早整理冰箱幹嘛?」

母親回頭笑了笑:「冰箱不是塞滿就好,要會用才省電也省心。妳來看。」

她指著冷藏室的上層:「這邊放即期食材,每天早上看一眼,知道該先吃什麼,不浪費;下層放的是常用醬料,每個用透明小盒子分類,抽拉方便。」

雨晨發現,每層都有標籤,還貼著母親手寫的小紙條:「一週內食用」、「易變質」、「冷藏保鮮期限」。

「而且我習慣用玻璃保鮮盒,雖然重一點,但密封又耐熱,還能直接微波加熱,比塑膠盒耐用多了,也比較不會有氣味殘留。」

她打開冷凍庫,只見肉類依種類分裝成扁平袋,每包都貼上日期和品項名稱:「這樣好堆疊,不浪費空間,也比較好退冰。魚、雞肉、豬肉分開放,味道不會互相混。」

「這……是妳自己一點一點想出來的?」雨晨不禁問。

「嗯,一開始是從節目和雜誌學的,後來再照家裡情況改。」母親拉開最底層的蔬果盒,「還有這個——用廚房紙巾包住青菜再放進塑膠袋,可以吸濕延長保存;像高麗菜,外葉留著別剝掉,也能防水分流失。」

她指著冰箱邊的設定鍵說:「還有啊,冷藏溫度設在4度左右,冷凍設-18度,不只省電也能維持食材新鮮。」

雨晨驚訝地發現,這些她從未在意的生活細節,原來都藏著智慧。

「以前我總覺得家裡的東西太多、太亂,但妳這樣一分門別類,好像冰箱也變得有秩序了。」她說。

母親笑得有點自豪:「對啊,這不就像人生,東西放對位置,就不會亂了心。」

那天晚上,雨晨打開手機,把母親的冰箱技巧一條條寫進筆記裡。

她又在標題下加了一行小字:「媽媽的生活筆記——冰箱裡的整理學與省電術」

第三章:櫥櫃裡的回憶

雨晨決定利用假日幫母親整理廚房的櫥櫃。廚房櫥櫃的空間不大,卻塞滿了各式鍋碗瓢盆、保鮮盒與調味料。母親帶著笑容,拿出一個木質的舊收納箱,輕輕擦拭上面的灰塵。

「這是妳小時候用的餐具盒。」母親說,「還有當年我寫給妳的小便條,妳還記得嗎?」

雨晨拆開盒蓋,裡面整齊擺放著一套花紋斑駁的碗筷和一張泛黃的便條紙。便條上用媽媽特有的筆跡寫著:「用完餐具要洗乾淨放回原位,保持整潔,這是尊重自己和家人的表現。」

母親笑著補充:「這也是我教妳第一個生活習慣。」

兩人邊清理邊聊著,母親分享了許多收納小妙招:

·分類分層擺放:把頻繁使用的鍋具放在手容易拿到的中層,較少用的放上層或櫃底,讓使用效率大大提升。

·使用隔板或收納盒:母親拿出幾個透明塑膠隔板,示范如何將砧板、烤盤、保鮮膜等分類隔開,避免堆疊時互相刮傷。

·善用垂直空間:她在櫥櫃內側掛上小掛勾,掛起鍋蓋、菜刀等小物件,不僅省空間也方便取用。

·常用調味料一字排開:母親將各式醬油、米酒、醋按大小排列整齊,瓶身朝前方便快速辨識,避免買重復調味料。

雨晨驚訝于這些看似簡單的小招數竟然能讓廚房空間變得寬敞且井然有序。

「其實生活裡很多地方都可以用這樣的方法,保持整潔其實也能讓人心情愉快。」母親柔聲說。

清理快完成時,雨晨發現櫃子角落有些霉斑,母親立刻拿出一瓶白醋與蘇打粉混合的清潔劑,示范如何用布沾取擦拭,幾分鐘後霉斑就淡化了。

「白醋加蘇打粉不只是廚房除臭的妙招,也是天然又安全的清潔劑,不傷手又環保。」母親說。

這天,雨晨感受到的不只是母親細心的生活智慧,還有深藏在日常裡的溫暖。

她下定決心,將這些生活妙招一一記錄,不只為了自己,更想讓這些珍貴的生活經驗,傳承給未來的家人。

第四章:省電小智慧,家的溫度

夏日的午後,雨晨坐在客廳沙發上,望著窗外的陽光灑進來,母親在一旁拿著一把老式電風扇細心擦拭。

「媽,這風扇還能用?」雨晨好奇地問。

母親微笑點頭:「還能用得好好的,比起一直開冷氣,開風扇省電多了。」

她把風扇開啟,涼風吹拂過來,帶來一股懷舊的味道。接著,母親開始分享她多年來的省電妙招。

「妳知道嗎?家裡的燈具和電器,其實只要稍微調整用法,就能節省不少電費。」

她指著天花板上的燈泡說:「我們家改用LED燈泡,雖然一開始花比較多,但省電壽命長,省下的錢很快回本。

「還有,夏天晚上睡覺前別馬上開冷氣,而是先開風扇,風扇能讓人體感溫度降低3至5度,這樣冷氣就不用開太低。」

「另外,家裡的電器不用時,記得拔插頭,尤其是電視、音響、微波爐這類待機耗電的東西。這些小習慣累積起來,電費就能大幅減少。」

雨晨點點頭,記在心裡。

母親又拿出幾個透明收納盒:「這是我用來整理插座和延長線的,裡面標記清楚哪個插座給哪台電器用,避免過度插拔時損壞,也方便控制電源。」

她示范如何使用定時插座,讓電熱水器和部分家電按時開關,「這樣不但省電,也比較安全。」

雨晨感受到母親對家的用心,這些看似簡單的省電妙招,卻是媽媽多年的生活智慧累積。

「媽,妳真的好厲害!」雨晨由衷讚嘆。

母親笑了笑說:「生活不難,難的是不願意用心去經營。小地方做得好,生活才會越來越舒適。」

這一晚,家裡燈光溫暖,風扇輕輕轉動,夏日的悶熱也似乎變得柔和了。

雨晨回房後,將這些省電妙招詳細記錄,還計劃回台北後分享給朋友,讓更多人學會簡單又實用的節能方法。

她默默想著,媽媽的生活智慧就像這盞燈,默默發光,照亮了家的每個角落。

第五章:家的手札

時光飛逝,雨晨在老家度過了愉快的時光。每天,她和母親一邊做家事,一邊交換生活小妙招,笑聲常常充滿整個廚房與客廳。

這天早晨,雨晨拿出筆記本,和母親坐在陽光灑落的餐桌前。

「媽,我想把妳教的這些生活技巧全部整理成一本『家的手札』,不只記錄收納、省電、清潔的妙招,還要寫下這些日子我們一起的回憶,好嗎?」

母親看著女兒,眼中閃著淚光,「好啊,這本手札,不只是生活智慧,也是我們家的故事。」

兩人開始動手,將前幾天記錄的各種廚房收納妙招、一週冰箱整理技巧、省電小智慧、流理台清潔法,以及那些藏在櫥櫃角落的舊物回憶,一字一句整理成章。

雨晨負責排版和插圖,母親則負責提供生活小訣竅與手寫筆記。

他們還用手機拍下廚房櫃子裡各種收納示范,特別是透明盒子分類調味料、掛鉤吊鍋蓋、玻璃保鮮盒的使用方法。

每寫完一段,母親就分享一句話:「家,是我們用心經營的地方。

夜深了,她們攜手將這本手札放進廚房的抽屜裡。

「有一天,妳的孩子也能從這裡學到家裡的生活智慧和愛。」母親笑著說。

雨晨望著這本溫暖的生活手札,心裡感到無比踏實。

她知道,這些細微的生活技巧,不只是讓家更美好,更像是母親用無聲的愛編織的守護,陪伴她走過每一個平凡的日子。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往下滑看更多文章